欢迎来到高中网,高中学习、高考资讯交流平台。

高中网
首页  > 新闻资讯  > 文言文的判断句是什么意思

文言文的判断句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的判断句是什么意思

2024-06-22 11:42已浏览:284次

精选回答

文言文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知识,文言文的学习枯燥,难度大,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不会的现象。其实,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技巧可循,如文言文的判断句一般都用“者”或“也”表判断,孩子只要掌握这些,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简单。

文言文的判断句是什么意思

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、情况、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。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。

1.用“者”或“也”表判断。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。有用“……者,…也”的,其中“者”表停顿,“也”表判断;有单用“者”或“也”的;也有“者也”在句尾连用的。

例如:

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(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)

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(韩愈《师说》)

四人者,庐陵萧君圭君玉,长乐王回深父,……(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)

项脊轩,旧南阁子也。(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)

夫战,勇气也。(《左传?曹判论战》)

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(周敦颐《爱莲说》)

2.用副词“乃”“则”“即”“皆”“耳”等表判断。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。例如:

当立者乃公子扶苏。(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)

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

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。(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)

夫六国与秦皆诸侯。(苏洵《六国论》)

3.用动词“为”“是”表判断。其中“是”表判断,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“是”的区别。例如:

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。(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)

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?(司马迁《鸿门宴》)

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(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

巨是凡人,偏在远郡,行将为人所并。(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)

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。(代词,这样)(苏轼《石钟山记》)

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(《木兰诗》)

4.用否定副词“非”等表示否定的判断。例如:

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(苏洵《六国论》)

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……(《孟子?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

5.直接表示判断。既不用判断词,也不用语气词,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。例如:

刘备天下条雄。(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)

刘豫州王室之胃。(同上)

判断句的好处是什么

判断句的好处,是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,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,或不是什么。

文言文判断句与现代文判断句,以及其他语种的判断句作用相同。

如:

吾乃常山赵子龙——我是常山的赵子龙。作用和效果是告诉对方:我是谁。

此非吾之罪也——这不是我的罪过。作用和效果是厘清某个错误与自己无关。

因为判断句是一种逻辑关系,在于明确关系、属性,与形容、夸张、比喻不同,没有特殊效果。

例如:“君为天人也”——你是天上的仙女。这种语法格式与判断句类同,但属于比喻句,主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。

文言文中的陈述句和判断句怎么区别

判断句是根据句子结构分类的;陈述句是根据语气分类的。

判断句一般都是陈述语气,因此一般都是陈述句…所以讲讲怎么区分是否是判断句吧。

严格来说,文言文中判断句并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有“者”“也”存在而加以判断。

判断句一定要符合的条件是:主语+名词性谓语。如,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

主语是“养生丧死无憾”,谓语是“王道之始”。这个短语中,中心词是“始”即起点,此处为名词,因此整个短语是名词性的。

这个短语和主语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——主语被谓语陈述,谓语负责陈述主语,因此这个短语是该句的谓语。汉语中名词和名词性短语都可以做谓语,这也是和英语等不同的地方,在英语中只能被看成同位语。

符合条件,因此这句是判断句。判断句是单句,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

这是两句话,省略了连词组“如果…那么”,补全后是这样的:(如果)(人们)不耽误农业种植的时间,(那么)谷物就不会被吃尽了啊。

主语都不一致,两个主语各有自己的谓语,只是被连词连接在了一起。属于复句。

这里解释一下,通过观察标点符号划分的“句”如见到句号叹号问号省略号等等才叫一句,逗号不算一整句,和语法学上的“句”(标点符号划分的句有的是单句有的是复句)定义不同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

(按标点来说,是一句;按语法学来说,是一条单句)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

按标点来说,这是一句;按语法学来说,是一条复句,两个句子构成。

文言文句式类型及判断方法

文言文句式类型主要包括陈述句、疑问句、祈使句、感叹句和句读句等。判断方法可以从句子的结构、语气和语法等方面入手。

陈述句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,语气平稳;疑问句以疑问词或倒装结构引导,语气疑惑;祈使句以动词开头,表示命令或请求;感叹句以感叹词或感叹结构为特征,表达强烈情感;句读句则以句子末尾的助词或助动词为特点,表示疑问或反问。通过分析句子的特点和语境,可以准确判断文言文句式的类型。